黎美光 創意總監

黎美光 創意總監
§ 講師簡介

英國 London Contemporary Dance School(倫敦當代舞蹈學校)傑出舞蹈碩士。現任【黎美光。創意/心理。工作站】藝術總監,「臺北市立大學」舞蹈學系碩士班兼任教師,「舞蹈空間舞團」即興教師,「賴翠霜舞創劇場」即興教師,「古舞團」演出及即興舞蹈研究。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,法國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,義大利及希臘「國際即興舞蹈紀錄片」拍攝,台北公共藝術節駐區藝術家,當代美術館駐校藝術家。並受邀:日本「i-Dance Japan International CI Festival」、韓國「AIAE接觸即興藝術節」、香港「i-Dance (HK)」、馬達加斯加「國際舞蹈節」,印度(WDA)「國際舞蹈日」,英國「Re-Orient Festival」,「小亞細亞舞蹈節」,美國大學舞蹈節,奧地利「International ChoreLab Austria」。作品曾發表於:英、法、美、日、韓、澳洲等地。

近期受邀帶領工作坊:國立故宮博物院ICOM Kyoto、故宮x北明「與青銅器有約」即興舞蹈計畫、臺中國家歌劇院、國家兩廳院、朱銘美術館、北藝大美感教育計畫、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、國立歷史博物館、國際愛跳舞即興節、洄廊The Corridor等。演講經歷及專家對談:誠品書局、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中華電信、遠傳電信、台大醫院、交通大學、陽明大學等。「超級都市.肥沃論壇」、台北國際藝術節「Play.包浩斯」動態裝置展、台北國際藝術節「與佛塞同步-威廉‧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」、兩廳院「世界之窗」系列等。

長期關注舞蹈創作與教學及跨領域等藝術之相關議題,1993年在英國開始接受身心學肢體療法訓練Feldenkrais Method、Alexander Technique,及進修Craniosacral Resonance,並應用在舞蹈教學及創作上。


► 2017【∞】即興藝術節
►「乘著羽翼的力量」肢體工作坊
►「即興的奧秘」肢體工作坊~【城市篇】+【山林篇】
►「感動力法則」~黎美光的肢體工作坊
►「與自然共舞」肢體工作坊


§ 最新講座

「乘著羽翼的力量」肢體工作坊
「感動力法則」肢體工作坊
「即興的奧秘」講座
► 個別或團體「整合顧問諮詢」



§ 講座說明

§ 「乘著羽翼的力量」肢體工作坊
          1. 透過呼吸的練習,連結身體的結構;
          2. 學習在行、走、坐、臥中覺知,以更具效能的方式運用身體;
          3. 傾聽身體的意識,找到放鬆的品質,釋放掉不必要的壓力與緊張狀態;
          4. 直接體驗身心流動的覺察,帶來啟發性的明瞭與改變。

「乘著羽翼的力量」肢體工作坊融合身心學、接觸即興、肢體開發及舞蹈的方式,從自身的放鬆及覺察當中,引導身體的感官與敏銳度,讓忙碌的身心得以重新歸零,傾聽並展開身體意識的流動;在工作坊中,也將從遊戲當中引發「動的樂趣」,從互動中鼓勵「肢體語言與美感的表達」,從體會身體與心靈的整合中啟發「人文美學與全人體驗」。

§ 「感動力法則」肢體工作坊
          即興 可以為我們的生活
          劃出一個不被慣性支配的疆界

          讓自由與靈活 由內而外
          讓感知立體 與當下共振
          讓宇宙觸碰我們寧靜的心
          讓心跳與遠方的星光對望 

          讓感動成為我們的生活!

工作坊將著重於加深即興的技巧,運用靜坐、呼吸練習、身心學、即興舞蹈及對話的方式,不受限於即興經驗的多寡,也無關乎肢體相關訓練的程度,從肢體與感知的覺察,回歸移動中的寂靜;從深入寂靜的放鬆當中,體驗發自內心的感動!工作坊中還包含「結構即興」的練習,從群體能量的湧現,傾聽並展開身體意識的流動,讓感動來自於當下的相遇。

§ 「即興的奧秘」講座
創意來自整體的體會,而真正整體的體會,身體與心靈的整合缺一不可。

真正的創造力絕對不只是懂得「參考」別人已經產生的「ideas」,也不只是「翻版」自己過往的成功案例,你同意嗎?
你是否一直覺得創意不足,上過無數的工作坊、讀過各種創意學書籍、跟隨不同的創意大師的潛能開發課程,卻沒有太大的突破與進步?

美光老師的演講不只是專注於學習如何連結由外求得的創意知識,更是藉由體會自身「已完整」的深度體悟、「已飽滿」的創造力與知性,讓創意與你毫無距離,並且透過你自己來展現。

§ 個別或團體「整合顧問諮詢」
美光老師的整合顧問諮詢,適合在歷經生命的某個轉換期,而感受到需要重新探索身心的感知深度、發現內在轉化可能性、連結更豐盛的生命力之對象。諮詢可採個別或是團體進行,當中可能運用方式如下:
          1. 身心學:呼吸、放鬆、覺察與感知的動態練習;
          2. 身體意識:即興、肢體開發及舞蹈的運用;
          3. 美感體驗:藝術、創意學及哲學的對話;
          4. 整合:個人與社會文化的連結。